深圳市聯歐建設實業有限公司,集各類球場、運動場設計、施工于一體的建筑工程公司,工程建筑施工ISO三體系認證!上萬家施工案例,學校幼兒園、市政、小區物業、球場體育館等諸多單位一致好評!
咨詢熱線(微信同號)

不同類型的塑膠跑道在透水性(或更準確地說是滲水性/排水性)方面存在顯著差異,這直接影響場地的使用效率、雨后恢復時間和積水風險。以下是常見不同類型塑膠跑道的透水性對比分析。
一、透水性最優:透氣型跑道
透水原理:底層由單組份聚氨酯膠水混合EPDM顆粒形成多孔彈性層,面層通過機械噴涂形成開放孔隙結構,雨水可垂直滲透至基層。
性能表現:
雨后無積水,中小雨可正常使用,大雨后30~40分鐘即可恢復使用。
蒸汽可通過孔隙散發,避免鼓泡問題,尤其適合多雨潮濕地區(如華南)。
適用場景:中小學操場、社區健身場地(成本低、維護簡單)。
二、基本不透水:混合型與全塑型跑道
1、混合型跑道:
基層為PU漿料混合橡膠顆粒,表層為致密EPDM顆粒或PU涂層,形成閉孔結構,無垂直透水性。
排水依賴基礎坡度(0.3%~0.8%)進行表面導流,對基礎平整度要求極高(誤差≤3mm)。
雨后恢復慢,需等待表面水分蒸發,易因基礎排水不良導致積水。
適用場景:專業體育場館、賽事場地(彈性好、符合國際田聯標準)。
2、全塑型跑道:
全部采用聚氨酯材料,無顆粒填充,面層致密封閉,完全依賴基礎排水設計。
透水性差,但彈性和耐磨性優異,成本高昂。
3、預制型跑道
工廠預制的致密橡膠卷材(如SBR、TPV),本體無透水性,僅接縫處有微量滲水可能。
排水方式:完全依賴基礎坡度表面排水,對基礎平整度要求最高。
適用場景:國際賽事場館(耐久性強,但成本極高)。
三、透水性中等:復合型與EPDM型跑道
1. 復合型跑道:
結合透氣型底層(多孔)與混合型表層(致密),面層阻斷垂直透水,僅底層具備部分透水性。
排水仍以基礎坡度為主,性能介于透氣型和混合型之間,適合預算有限的體育場。
2. EPDM型跑道:
面層以EPDM顆粒與膠水混合鋪設,孔隙率低于透氣型,但優于混合型。
透水性適中,適合幼兒園、小學等低強度場地,注重安全性與色彩。
四、綜合透水性對比表
類型 | 透水性等級 | 排水原理 | 雨后恢復時間 | 基礎要求 |
透氣性 | 極佳 (高滲水) | 垂直滲透 | 極快(≤30分鐘) | 較低 |
EPDM | 中等 | 部分垂直滲透 | 較快(1小時以內) | 較低 |
復合型 | 較差 | 底部滲透+坡度排水 | 慢(2小時以內) | 較高 |
混合型/全塑型 | 基本不透水 | 坡度排水 | 慢(2小時以內) | 較高 |
預制型 | 低 | 坡度排水+接縫微量滲水 | 慢(2小時以內) | 最高(平整度嚴苛) |
重要補充說明:
1、“透水性” vs “排水性”: 在塑膠跑道領域,更常關注的是整體場地的排水性能。透氣型跑道依靠滲水性排水;其他類型跑道則完全依賴基礎設計的表面排水性(坡度、排水溝)。即使是不透水的跑道類型,只要基礎設計施工得當,也能有效排水。
2、基礎是關鍵: 無論選擇哪種跑道面層,一個結構穩固、坡度設計精確(通常0.3%-0.8%)、排水溝系統完善的基礎(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)是保證整個場地不積水的根本前提。尤其是對于不透水的跑道類型,基礎排水不良會導致災難性的積水問題。
3、選擇依據: 透水性/排水性是重要因素,但非唯一因素。選擇跑道類型還需綜合考慮:
預算: 透氣型通常成本最低,預制型最高。
使用需求: 專業競賽、日常教學、全民健身?
運動性能要求: 需要國際田聯認證嗎?
耐久性要求: 使用頻率和強度如何?
維護能力: 對維護的要求不同。
環保要求: 材料安全性和可持續性。
五、選型建議
1. 多雨地區首選:透氣型跑道(如華南、華東),兼顧透水性與成本。
2. 專業賽事場景:混合型或預制型(需配套高標準基礎排水系統)。
3. 兒童/學校場地:EPDM型(透水性適中且安全)或透氣型(經濟實用)。
4. 關鍵注意:所有非透水型跑道均依賴基礎坡度設計(≥0.3%),施工前需嚴格驗收基礎排水能力。